绥德县白家硷镇郝家坪村聚焦“五大振兴,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郝家坪村总耕地面积2689亩,其中川水地950亩,坝地300亩。该村新农村沿无定河岸修建,区位优势明显,清裴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农业产业布局合理,共有山地苹果2400亩,日光温室大棚34座,拱棚950个,地势较为平坦,宜芝麻蜜、绿宝、小吊瓜、玉米等经济作物生长。2023年被县乡村振兴局确定为乡村振兴示范村。
01建强“火车头”,组织振兴强保障
郝家坪村之变,始于白家硷镇党委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为提升村党组织带动发展、带头致富的能力,在2021年村级换届中,镇党委以村级换届为契机,重点从现任优秀村干部中“挑”、从致富带头人中“请”、从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成功组建起一支平均年龄较低、文化水平较高的村“两委”班子,班子年龄、学历、结构实现“一降一升一优化”,为带领全村致富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同时以服务群众为发展方向,总投资50余万元新建党群服务中心,形成布局科学、设施齐全、功能完备、运作规范、开放互动的多层次、网络化的党建平台体系,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集“党群、政务、文体”为一体的服务平台。
“我很幸运能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为我最热爱的家乡谋一份事业。”80后村支部书记郝光彪如是说。
02做优“项目库”,产业振兴促发展
“以前村民收入主要靠务农,村里基础设施配套较为落后,外来的人也很少。近年来随着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产业建设速度加快,村民在乡村旅游、庭院经济等新兴业态中找到了新的发展生机。”郝家坪村委会副主任郝朋飞不时感叹今年村里的发展变化。
(山地苹果)
郝家坪村以政府项目为基础、招商引资为支撑,围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核心,带动农户共同发展为主体,初步形成“党政投入、村级自治、市场运营、群众参与、集体收益”的发展模式。立足乡村旅游和传统农业优势,紧紧抓住“露营经济”新热点,通过招商引资实施农旅融合建设项目,目前项目一期投入资金300万元,建成后将带动周边100余户群众实现增收致富;利用本村1000余亩山地苹果产业优势,总投资314万元实施郝家坪村标准化苹果园区项目,主要种植瑞雪、嘎啦、红富士等十余个品种,挂果后预计每亩苹果产量达5000斤,商品果率达90%以上,实现亩产值一万元以上,真正让苹果成为村民增产增收的“金果果”。
(露营基地建设前后对比)
“自己在家门口养鸡,公鸡长大可以卖钱,母鸡下了蛋还可以卖出去增加收入。而且自己养的是本地土鸡,等到长大后一只可以卖到200元左右,自己不用外出务工就可以在家门口挣钱。”
(庭院经济)
郝家坪村以家庭为阵地,以庭院为载体,着力将农户庭院的“方寸地”建成农村家庭的“增收园”“后花园”,结合乡村有效治理,因地制宜,积极引导村民围绕“家”字做文章,探索小菜园、小果园、小田园、小养殖发展为主的农村庭院经济,对房前屋后的自留地精耕细作,种上瓜果蔬菜,养殖鸡鸭牛羊。庭院经济让农家小院,变成了瓜果飘香、绿色满园的生态院落,将“方寸之地”变成了创收之所,让原本普通的庭院变得更加多姿多彩,让村民在美丽庭院里畅享“美丽经济”。
03奏响“和谐曲”,生态振兴谋幸福
环境卫生整治
生态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和重要内容,乡村美不美、干不干净,关乎广大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郝家坪村坚持以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投资140万元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近年来,改造农村卫生厕所196座。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投入资金80万元,落实卫生整治、道路绿化等措施,有力改善农村环境。不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建化粪池3座,处理污水管道1.2公里,彻底改变河道淤泥、垃圾遍村、蚊蝇横飞、臭水漫流的局面,绘就了美丽乡村建设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