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乡村振兴专题 > 扶贫掠影

盘活红枣产业,让传统支柱产业焕发新生活力

  • 发布日期: 2023-06-08 15:52:35
  • 来源: 绥德e播报
  • 责任编辑:
  • 【 字体:

红枣种植一直以来是我县的主导产业。为带动我县红枣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县林业局以建设“生态绥德”为主题,以促进农民增收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优质红枣基地建设为基础,持续推动红枣低产园改造,促进红枣丰产、枣农增收。

近日,在枣林坪镇河底村的片片枣地里,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村民,在技术员的指导下,一边有说有笑,一边忙着修剪树枝、刷漆、喷药,场面热闹融洽,一派忙碌祥和的田园生活景象。

枣林坪镇位于晋陕两省交汇处,濒临黄河,日照时间充沛,昼夜温差大,红枣栽培历史悠久。目前全镇红枣种植3.4万亩,是枣林坪镇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但近年来由于劳力、市场、气候等因素,致使大部分枣园撂荒,红枣产业发展前景令人堪忧,为了使红枣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今年,绥德县在林业经济建设方面计划投资1050万元,重点推进三个“千亩红枣示范园建设项目”:在田庄镇燕峪沟村改造面积1200亩的灰枣种植示范园;在沿黄枣林坪镇、定仙墕镇一带建设一个面积3000亩的红枣标准示范园,改良推广晚熟品种“柳选一号”;在四十里铺镇三十寨村改造一个面积3000亩的鲜食品种红枣示范园,保持原有梨枣、骏枣、赞皇、冬枣品种不变,通过村集体将撂荒枣园统一低产改造,对老树进行“强力降高塑形、科学施肥、扩穴保水、正确修剪、严防病虫害”等技术的实施,让枣树“老树逢春”吐新芽,让农户不要投资一分一厘,就可享受红枣低产改造后带来的经济效益。

随着枣园低产改造工程的实施,林下资源渐渐显露。为不断优化红枣产业结构,充分利用枣树下的土地资源,积极探索林下经济新模式,通过技术帮扶、示范带动等方式,引导农民发展林下经济,实现一地多用、一地多收,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现重点推进“红枣新品种引进及林下经济试验示范项目”,地点选择在枣林坪镇上河源景区周边和定仙墕镇西沟村,将建设引进100多个红枣品种高接换头试验栽培,同步探索在不同地类开展多种林下经济种植、养殖试验,示范带动全县红枣产业及林下经济发展。此外,今年还将适度扶持巴杏和酸枣产业,巩固提升核桃产业发展。

枣林坪镇镇长谢露露说,“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镇与县林业局紧密配合,以红枣低效林改造为契机,大力推动沿黄高标准红枣示范建设,通过林上改良嫁接和林下发展种养殖业,有效改良红枣品种、盘活闲置林地、促进农户增收。计划改良嫁接沿黄红枣1500亩,现已实施林间套种经济红葱200亩,多产融合重振枣业,助力乡村振兴。同时,不断探索红枣加工销售的新渠道,致力于红枣加工企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进一步打响沿黄红枣品牌,为构建新时代‘一红一黄’产业发展道路注入新动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