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6108260160889675/2019-02508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 发布机构 ] | 绥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 发文日期 ] | 2019-10-25 |
[ 效力状态 ] | 有效 | [ 文 号 ] | |
[ 名 称 ] | 榆林市绥德县薛家峁镇人民政府 2018年部门决算公开 |
榆林市绥德县薛家峁镇人民政府
2018年部门决算公开
一、部门主要职责及机构设置
(一)部门的主要职责
1.全面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行政机关的政策规定。
2.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做好农村发展规划,落实强农惠农措施,培育主导产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农村公共服务,着力改善农民生活。
3.做好安全生产、市场监管、环境保护、扶贫开发等工作,协调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4.推动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指导村民自治、完善民主议事制度,推进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引导农民有序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推动农村社区建设,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5.实施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6.强化宣传引导和民风教育,指导开展镇风、村风、家风建设,建设和谐农村人居环境。
7.抓好自身和所属党组织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
8.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机构设置
薛家峁镇人民政府是乡镇一级人民政府,经费形式为财政全额拨款。下设党政办公室、人大主席团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维护稳定办公室,宣传科教文卫办公室、经济综合服务站、社会保障服务站和公用事业服务站等九个职能部门。
二、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薛家峁镇人民政府是乡镇一级人民政府,经费形式为财政全额拨款。下设行政部门和事业部门。
2018年财政系统单位构成和人员情况表
序号 |
单位名称 |
单位性质 |
经费管理方式 |
合计 |
在职 |
|
合计 |
|
|
48 |
48 |
1 |
六办 |
行政机关 |
全额拨款 |
27 |
27 |
2 |
三站 |
全额事业单位 |
全额拨款 |
21 |
21 |
三、2018年度部门工作完成情况
(一)基层党建工作不断提升。一是明确党建工作思路。按照县委“三四三四”基层党建工作模式,镇党委立足实际,全盘考虑,研究制定了“13371”党建思路。即围绕一条学习主线、聚焦三大重点任务、落实三项党建制度、促进七项工作提升、实现追赶超越这一目标。二是注重领导班子建设。一方面以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为载体,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乡镇现实工作,集中学习10次,外出学习2次,提升了领导班子政治理论素养;另一方面以“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全年召开党委(扩大)会议45次,对涉及项目建设、财务支出、人事推荐等“三重一大”事项进行集体商议,强化了领导班子科学决策水平。三是严格支部组织生活。按照县委组织部“一规范七纪实”党支部工作要求,认真落实“三会一课”、远程教育、党建早播报、支部书记述职述廉和党员“评星定级”等党建重点工作,以“周五党建扶贫日”为契机,开展了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清扫道路义务劳动等主题党日活动,深化“星级创建、追赶超越”,高标准完成了崔家沟和郭家沟两个党建示范村建设。四是强化党员教育管理。落实“三类五星”制度,加强党员日常管理,建立薛家峁镇党建手机云平台和各支部党建微信群,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积极培育“十个一”好党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发展中严把“十关”,今年在致富带头人等农村优秀青年中发展预备党员12人,转正9人,党员队伍达到694名,整体结构进一步优化。五是强化“四支队伍”管理。以脱贫攻坚转变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建立干部每月下乡六必查、七必访、八指导的“678”工作法,夯实“第一书记”工作职责,发挥临时党支部作用,落实村干部坐班值班、绩效考核制度,一年来精心组织“四支队伍”专题学习培训22次,提高了“四支队伍”抓党建促脱贫工作水平。六是深化运用“三项机制”。今年,镇党委运用鼓励激励机制,表彰奖励了5个先进村集体、10名优秀工作者;运用能上能下机制,向上级党组织推荐提拔2名正科级、2名副科级领导和1名扶贫好干部,调整8名干部重要业务岗位;运用容错纠错机制,通报约谈3名包村干部和4名村干部,进一步激发了全镇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活力。七是加快村级阵地提升。足额兑现2018年村级党建办公经费,加快村级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步伐,新建了崔家沟、郭家沟、王家渠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提升了高家畔、何家沟、徐杨新村等村阵地规范化建设水平。八是圆满完成村级换届。镇党委高度重视村级换届选举,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五个指导小组,严把责任关、舆论关、用人关、程序关、风气关“五个关口”,共取消候选人资格9名,其中支部书记1名,村委会主任2名。新一届村干部队伍,文化程度提高,平均年龄下降,整体结构更加合理。13名支部书记、5名村委会主任获得连任,首名90后女性当选村委会主任。换届结束后,镇党委围绕“转角色、进角色、升角色”三个方面,创造性开展村干部集体任职宣誓,培养村干部牢固树立“四种意识、四种思想”,提高了履职尽责能力水平。
(二)意识形态工作全面加强。坚持党管意识形态不动摇,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以创建“文明薛家峁”为载体,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主导权,发挥其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的重要作用。一是组织领导责任化。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与各村、各站所签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实行领导干部意识形态与党建工作、党风廉政“一岗三责”,把意识形态纳入了党委全盘工作,全年开展意识形态工作专题研判2次,安排部署意识形态工作4次。二是舆论宣传多元化。一年来,我镇在崔裴路沿线安装党建宣传牌120块,在东西两沟主干道刷写党的十九大精神、扶贫扶智扶志大型标语25条,在镇区入口处新建移风易俗文化墙2块,利用微信新媒体发布镇村工作动态80条,处理换届网络突发舆情2次,营造了正面宣传的主旋律。三是思想教育制度化。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载体,坚定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首先在党支部建立“六有五带头一领七提升”学做要求;其次在党员中推行“六学一讲十带头”学做机制,创造性开展“送学、帮学、互学、集中学、自主学、网络学”六种学习方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学促做、学做结合”,积极培养“十个一”基层好党员,涌现出党员主动让低保、带头化解邻里纠纷、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等一批先进事迹。四是文化活动创新化。结合庆祝建党97周年等节日,组织党员干部赴梁家河、郝家桥和石家湾学习乡村振兴、党建扶贫工作;深化“新民风建设”主题活动,在榆林坪、贺家园则等村开展文化惠民演出4场,深入各村放映《厉害了我的国》等正能量电影80场,开展村民冬日夜校学习活动10余场。五是文明薛家峁品牌化。通过村级推荐,镇级考察,成功举办第二届“薛家峁好人”表彰大会,选树了孝老爱亲、勤劳致富等榜样典型17名,在全镇上下引起强烈反响,形成“学好人、做好人”的浓厚氛围,“文明薛家峁”品牌得到全面彰显。县委授予我镇唯一一个“文明镇”荣誉称号。
(三)党风廉政建设纵深推进。一是强化便民服务。我镇以培育一支“4610”型干部队伍,创新一项“678”工作法,打造镇村两级便民服务体系,优化十项便民服务措施,深化推进“放管服”改革,争做服务群众的排头兵。2018年,镇村两级干部服务群众8200余人次,代办群众事务800余件次,真正实现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二是巡视巡察整改。针对县委第三巡察组反馈的六十条问题,镇党委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对标整改,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1次,专题整改推进会4次,将巡察问题全部整改到位。特别是干部管理方面,召回县级部门借调干部4名,办理干部辞职1名,达到了以整改促进实际工作,用实际工作检验整改的良好效果。关于省委第六巡视组反馈绥德有关问题整改,目前已制定工作方案,落实了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正在有力有序进行整改。三是从严执纪问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制度,按照“书记抓、抓书记”工作要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25份。开展“以案促改”专题警示教育1次,“讲纪律、守规矩”专题讨论会1次,提高了党员干部党风廉政思想防范意识。持续开展正风肃纪,坚决惩治违反“中央八项规定”不正之风,一年来在扶贫领域发现问题线索10条,给予约谈12人,警告处理13人,党风廉政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四)脱贫攻坚高效完成。2018年,我镇按照县委“15510”脱贫攻坚工作方案,聚焦脱贫“摘帽”,落实“八个精准到户”,推进“三个全覆盖工程”,高质量完成了年度减贫任务。
1.对标核实摸实情。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和“57”脱贫标准,针对803户2083人在册贫困人口,镇村干部采取大对标、大分析、大走访“三步走”工作法,建立住房不达标93户,饮水不达标169户,收入困难53户三个攻坚台账。
2.聚焦问题补短板。对照三个攻坚台账,开展党委书记和镇长“遍访脱贫短板贫困户”活动,逐户研究对策,实施“提水质、保住房、促增收”三个办法,倒排工期,精准施策,对标销号,全面补齐脱贫短板。
首先,逐村逐户提水质。针对169户饮水困难问题,我镇及时与县水务局协调,投资440万元实施17个行政村饮水工程,惠及1.2万名群众,达到贫困户安全饮水全覆盖。
其次,千方百计保住房。一是针对93户不安全住房户,采取个人自建与支部统建相结合的办法,足额兑现危房改造补助资金203.3万元,实现贫困户家庭安全住房全覆盖。二是对于达不到危房鉴定标准,但住房明显破旧、环境脏乱差的61户困难群众住房,镇党委、政府多渠道融资14.4万元,通过实施“星火计划”给予修复改造。三是全力配合县移民办,做好2017年移民搬迁34户的入住腾退工作。
再次,多措并举促增收。一是对无劳动能力的11户29人,采取新增低保的办法,确保其家庭人均收入达标。二是对弱劳动力的9户贫困户,采取新开发公益性岗位的办法,实现就业稳定增收。三是产业分红持续增收,今年全镇投入产业资金1570万,“点菜式”扶持137户,合作社配股673户,其中李家湾村浩倖种养殖合作社配股488户,贫困户每户分红1500元,实现发展产业持续增收。四是金融扶贫助力增收,2018年共办理小额贷款118户588万元,放贷率8%,4个互助资金协会放款118户210万元,放贷率80.4%,缓解了贫困户自主创业的资金压力,拓宽了致富增收渠道。
3.落实政策增成效。一是落实贫困户参合、大病保险等健康扶贫政策,建成村卫生室12个。全年医疗救助986人,合疗、大病、民政救助合计705.7万元,报销额度达到90%以上,因病致贫得到有效解决。二是落实“两免一补”,蛋奶工程、控辍保学教育扶贫政策,共资助贫困高中生65人,中小学生91人,学前幼儿72人,上门送教3人,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的目标。三是落实就业扶贫政策,年发工资补贴50余万元,开发了贫困户护林员岗位20个、道路养护员岗位15个,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40个。四是落实生态扶贫政策,发放退耕还林补贴款152万元,生态补偿款38.5万元,种粮直补41.7万元。五是落实兜底保障政策,整户低保193户418人,五保88户100人,纳入兜底保障78户136人,实现特困群众兜底保障全覆盖。
4.精准退出提质量。严格按照村退出、户脱贫的7个程序,全面完成680户1870人年度减贫任务。当前,我镇剩余在册贫困户127户213人,其中低保贫困29户55人,五保贫困69户82人,一般贫困25户76人。
(五)乡村振兴稳步推进。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2018年我镇采取“整体规划、统一风格、整村推进、分类施工”办法,总投资1007万元,同步实施了薛家峁和新家峁村容村貌综合治理,建成了无定河沿线4公里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示范长廊。
一是建立“五到位一满意”工作机制。即组织领导到位,明确任务分工;宣传动员到位,发挥群众力量;调研规划到位,加大整体推进;指导把关到位,突出本土特色;验收兑现到位,确保群众满意。
二是实施“一线一心五广场,八厕十路百农家”项目。一线即清裴路无定河4公里沿线;一心即镇区集贸市场中心;五广场即五个休闲娱乐小广场;八厕即八个公共卫生厕所;十路即十条村组道路;百农家即190户农户院落改造。
三是人居环境整治呈现“五变五突显”工作特点。第一,脏乱变整洁,突显综合治理。拆除乱搭乱建房屋33处,拆除脏乱差厕所44个,清理道路两旁柴草垃圾600余吨。第二,无序变有序,突显统一规划。借鉴2017年榆林坪村美丽乡村工作经验,用灰白色格调,统一更换沿街树脂瓦屋顶6000㎡,粉刷公共墙面8000㎡,更换沿街店铺牌匾50块。第三,荒村变绿郊,突显苗木产业。项目建设中,我镇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大面积、多品种绿化,共栽种侧柏、龙抓槐等10余种苗木9000株。第四,废弃变利用,突显本土风色。回收农户废弃石板、石磨,在绑畔及道路硬化中利用,充分彰显本土特色。第五,堵心变舒心,突显群众满意。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原则,让全体村民受益而又满意。尤其是薛家峁-赵家砭道路的建成,镇区集贸市场改造前后翻天覆地的变化,得到周围群众一致认可。
(六)追赶超越步伐加快。2018年,我镇以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两架马车”双轮驱动,持续加快“五学一进”追赶超越步伐。
1.深化“三变”改革,建成大棚产业集聚基地。贺家园则村率先完成“三变”改革,新建成标准温室大棚28座,实现村集体经济根本性变革,有力助推了整村脱贫。同时,李家湾村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绥德县腾龙种养殖合作社,建立温室大棚13座。郭家沟村、榆林坪村紧抓脱贫机遇,实施“三变”改革,建立温室大棚30座。
2.形成“一心两轴五基六业”产业发展大格局。一年来,我镇新增合作社8个,总量达到59个,其中规模以上12个。被命名为“县级农业示范园区”3个,合作社经济数量与质量位于全县前列。李家湾村浩倖养殖小区建成千头母猪繁育和万头生猪育肥基地,成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元条村建成千亩黄芪种植基地,钟家沟和钟家圪崂村建成千亩核桃基地,石家沟村振源千头黄牛养殖基地实现提质增效。薛家峁村扶民农业园区,探索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打破传统种养殖单一的收入渠道,促进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镇“一心两轴五基六业”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3.实施“十大重点项目”,完善镇村基础设施。一年来,我镇紧抓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机遇,多部门争资,多渠道立项,总计投资6000余万元,同步推动“十大重点项目”,镇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迎来了跨越式发展。
一是环境整治。投资1007万元,实施了薛家峁和新家峁乡村振兴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二是公路建设。投资1200万元,建成了西沟群众期待已久的新家峁—杨大沟县乡公路;投资1100万元,将贺家园则至钟家沟、崔家沟至团结沟、蒲家硷至东沟、后吴家山至徐家山4条36公里通村公路由3.5米扩宽到4.5米;值得一提的是,镇党委、政府克服困难,自筹资金58万元,打通王家渠至崔家峁3公里土石道路,缩短了东沟片区群众进城的路程与时间。
三是园区建设。投资1032万元,建成李家湾村浩倖养殖小区千头繁育母猪、万头育肥生猪基地,成为全县乃至全市规模最大的生猪养殖农业园区。
四是土地整理。投资550万元,完成高家畔等东沟6个村4200亩“坡改梯”工程建设。投资100万元,维修改造慕家沟、团结沟140亩淤地坝。
五是大棚产业。投资450万元,在贺家园则、榆林坪、郭家沟、李家湾4个村新建71座日光温室大棚。
六是安全饮水。投资440万元,实施了高家畔、李家湾等17个行政村饮水工程,实现全镇群众自来水入户。
七是灾后恢复。投资400万元,完成无定河两岸崔家圪坨等6个村700亩川水地灾后整理。
八是阵地建设。投资200万元,建成王家渠、郭家沟、崔家沟等村级综合便民服务中心。
九是公共服务。投资185万元,新建何家沟村大桥1座,钟家沟村等3所老年幸福院。投资50万元,安装高家畔、郭家沟等3个村路灯200盏。
十是村卫生室。投资56万元,新建石家沟等8个村卫生。
(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是民生保障。全年发放低保金310万元,五保金62万元,发放临时救助金30万元,冬春救灾款60万,优抚金8.42万元,帮助3000户困难家庭度过难关。2474人享受养老保险,1095人享受高龄补贴,民生保障得有效改善。
二是卫计事业。镇中心小学投资40万元建成校园塑胶操场,完成了舞蹈室和多媒体教室改造,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儿童,教育事业不断进步。镇卫生院投资220万元的综合大楼投入使用,并获得县级“一站式医疗”资质,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三是综治维稳。开展全镇重点人群排查,建立重点人群登记册,落实专人稳控重点上访对象,妥善处理何家沟村何平等群众矛盾纠纷28件次,无一例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发生,继续保持和谐稳定的发展大局。
四是安全生产。开展安全大检查6次,取缔崔家沟村非法采土石场一处,治理了团结沟、石家沟、王家渠3处安全隐患点。落实河道禁养要求,在贺家园则、崔家圪坨、徐杨新村依法拆除3个养猪合作社。落实专人专岗,全面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
五是平安创建。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报送“新闻敲诈”线索2条,开展干部普法考试2次,利用农村庙会法律宣传6场,发放宣传物品560件,镇内未发生重大刑事案件,“两率一度”明显上升。
六是食药监管。落实农村红白宴席备案登记制度,开展大型联合宣传4场,发放宣传资料1200份,组织专项检查8次,查出过期变质、“三无”食品8大类120余种,保障了镇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部门人员情况说明
共有编制48名,其中:行政27名,事业21名;领导职数有:书记1名、副书记1名、人大主席1名、镇长1名、副镇长3名、武装部长1名、站长3名;在职48人,其中:行政27人,事业21人。
五、部门决算收支情况说明
(一)2018年度财政拨款收入支出总体情况说明
1.2018年本单位财政拨款收入共计1330.93万元,其中人员经费支出866.91万元,公用经费支出49.31万元,项目经费支出414.71万元。总体较2017年增加400.41万元,增加3.57%,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工资调整以及项目支出增加。
基本支出(主要包括在职人员全年工资,津贴,医保,生育保险,退休工资,取暖费,降温费等;单位日常公用经费主要包括办公费,差旅费,电话费等),收支平衡。
2.2018年本单位财政拨款收入共计1330.93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36.08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1.34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1.80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1.77万元,农林水支出626.86万元,住房保障支出43.08万元。
3.2018年本单位财政拨款收入共计1330.93万元,其中工资福利支出537.15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49.31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329.76万元,项目支出414.71万元。
4.本部门无政府性基金决算收支,并已公开空表。
5.本部门无国有资本经营决算收支。
(二)2018年度“三公”经费、培训费及会议费支出情况说明
1.2018年我单位“三公”经费支出8.9万元,比上年下降2.85万元(降低24.26%);其中:公务接待费4.9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4万元、会议费3.8万元、比上年下降2.85万元(降低24.26%)。
(1)因公出国(境)支出情况
2018年无因公出国情况。
(2)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用支出情况
2018年,本部门无新购置公务车辆计划,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4万元,比上年下降0.93万元。
(3)公务接待费支出情况
2018年公务接待费4.9万元,接待135批次,1020人,比上年减少1.92万元,主要原因是控制接待次数、降低接待规模。
(4)会议费支出3.8万元,比上年下降0.06万元。
六、2018年度部门绩效管理情况说明
2018年本部门实现了绩效目标管理全覆盖,涉及一般公共决算当年拨款1330.93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当年拨款0万元。
七、其他重要事项的情况说明
(一)机关运行经费支出情况。
2018年机关运行经费49.31万元,较上年同口径增加2.63万元,增长5.33%,主要原因是由于单位人员的增加,公用经费随着增加。其中行政单位1个,运行经费49.19万元,占机关运行经费99.76%;事业单位3个,运行经费0.12万元,占机关运行经费0.24%。
2019年本部门无2018年结转的列权责发生制核算机关运行经费拨款支出。
(二)政府采购支出情况。
本部门2018年无政府采购支出。
(三)国有资产占用及购置情况说明。
截至 2018 年底,政府有小车1辆,有窑洞30孔,平房22间,占地面积为2156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206.44万元。(包括其他办公设备等)。
2019 年当年部门预算未安排购置车辆;未安排购置单价 20 万元以上的设备。
2019年本部门无2018年结转列权责发生制核算支出。
八、专业名词解释
(一)机关运行经费:是指各部门的公用经费,包括办公及印刷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福利费、日常维修费、专用材料及一般设备购置费、办公用房水电费、办公用房取暖费、办公用房物业管理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及其他费用。
(二)“三公”经费:指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和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是指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指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公务用车购置费、公务用车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等支出;公务接待费指行政单位、事业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项公务接待(外宾接待)费用。
(三)财政拨款收入:指县财政部门当年拨付的资金。
(四)事业收入: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五)基本支出:指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
(六)项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行政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