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县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
- 发布日期:
2025-03-07 20:41:05
- 来源:
绥德融媒
- 责任编辑:
李彩合
- 【 字体: 大中小】
3月6日,绥德县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县委书记杨文慧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紧盯“三农”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深化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全力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
县委副书记、县长王诚主持会议。王剑飞、刘涛、苗立群、贺心睿、李亚明、高晓燕、黑兆龙、赵青、贺鹏飞、刘捷等县级领导参加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就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作了说明,安排部署了2025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和巩固衔接工作。集中对2024年全县乡村振兴工作先进集体、先进经营主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部分受表彰的人员围绕产业发展、 就业创业、驻村工作、养鸡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企业联农带农等主要内容作了交流发言。 会议指出,过去一年,全县上下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全力以赴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三农”工作取得了亮眼成果、交出了合格答卷。
会议强调,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巩固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要守好粮食安全底线,端稳百姓饭碗。紧扣“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个关键,全面提升农业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水平,力争实现乡镇“农机合作社+作业服务队”全覆盖。要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厚植农业沃土。坚决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从严查处违法占用耕地、破坏耕地行为,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要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巩固脱贫成果。既要把好“入口关”,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常态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排查提升工作,又要把好“退出关”,持续推广“N+X”精准增收措施,将就业机会和产业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会议强调,要聚焦产业振兴,壮大产业规模,坚持果业提质效、蔬菜增产能、畜牧优结构,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催生更多新质业态,努力形成“一镇一品牌、镇镇有特色”的发展格局。要聚焦延链补联,加快产销融合,持续做好“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文章,推动山地苹果、沙地红薯、高粱等特色主导产业提质增效,让更多本土产品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打造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进一步强化联农带农机制。加快“农文旅商”融合发展,以旅游热度带动消费活力持续释放。会议强调,要立足宜居宜业,抓实“千万工程”。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引导农民全过程参与建设,共享发展成果。加强基础性、普惠性民生建设,推动交通运输、农田水利、通信物流等提档升级,引导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要改善人居环境,把工作重心从“整治”向“提升”转变,从“集中整治”向“常态长效”转变,推进农村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要厚植生态底色,统筹山水林田一体保护和系统治理,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一体提升,坚决守护好来之不易的生态成果。会议强调,要把农村组织建设得更团结,把文明乡风建设得更和谐,把乡村环境维护得更稳定。坚持“富口袋”“富脑袋”一起抓,大力倡导乡风文明,加强村民道德建设,完善“红黑榜”评议机制,大力推选“绥德好人”“好媳妇好婆婆”等先进典型,让“讲文明、树新风”成为主流。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拓展“说事堂”线上线下服务功能,积极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等治理经验,力争再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治理样板。要把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群众认可的优秀人才选进村两委班子。激励引导毕业生到乡、企业家返乡干事创业,储备一批契合发展需求的农业专业人才,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培育一批懂管理、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破解乡村发展瓶颈和“卡脖子”问题,促进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