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德民间泥塑中的 “ 乡愁与记忆 ”
- 发布日期:
2025-09-23 22:07:28
- 来源:
绥德融媒
- 责任编辑:
李彩合
- 【 字体: 大中小】
近日,笔者走进王文瑜绥德民间泥塑馆,黄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柜台上摆满各种泥塑作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文瑜正在专注地创作一个陕北老农泥塑。绥德民间泥塑是带有明显黄土气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匠人们用不同的灵感和手法、不同的辅助材料塑造出具有浓厚“陕北味儿”的艺术形象。它取材于陕北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作品大多反映陕北传统文化或劳动场景,体现了陕北群众勤劳、质朴的形象,具有鲜明的黄土文化特征。绥德民间泥塑,其制作需经选土、揉搓、醒泥、加料、捶打等多道工序,再附着于塑料泡沫与铁丝骨架,通过捏、搓、压、勾等技法精雕细琢。“人物泥塑主要是要对五官比例与人物表情的刻画,创作前要对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年龄等做到心中有数,再就是学会与人物对话,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接地气,有情感,有灵性,经得起观赏。”王文瑜深有感触地说。王文瑜的作品,原汁原味讲述黄土文化故事,作品多展现20世纪 50年代至80年代陕北人民的日常生活与生产场景——“对火”的两老头、称旱烟的老农、推磨的一家人、划拳的汉子们、纳鞋底的老妈妈等,皆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让人眼前一亮,“乡愁与记忆”在此刻被看见,被记住,令人动容。(张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