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部门

定仙墕镇:枣树修剪出致富好 “ 钱 ” 景

  • 发布日期: 2025-03-13 17:38:36
  • 来源: 绥德融媒
  • 责任编辑: 李彩合
  • 【 字体:

不负好春光,修剪正当时。3月11日,笔者走进绥德县定仙墕镇王新村枣林栽植基地,工作人员正在修剪多余的枝丫、捡拾地面的枝条,处处是一派忙碌的春景图,为当地红枣产业稳产优产打下坚实基础。

“枣树修剪要去除顶端优势,通过疏枝让其充分通风、透光,这样不仅产量高,结的枣色泽深红、且甜度大、口感好。”王新村党支部书记王伟伟穿梭在林地,查看枣树的修剪情况。

据王伟伟介绍,每年惊蛰节气,气温回升,是修剪枣树的好时机,为了抢抓枣树修剪的黄金期,今年村集体雇用了10多个懂枣树管理技术、善经营的村民,日工资200元,预计发放务工工资近6.5万元。

近年来,王新村通过“村集体+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流转村民枣园526亩,其中,220多亩通过嫁接蟠枣、月光、冬枣等新品种,比老品种能早熟或晚熟20多天,能有效避开多雨的秋季,具有水分大、口感甜脆等优势,平均每年可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40万元。

定仙墕镇因海拔高、日照足、昼夜温差大等地理特点,成为全县红枣产业的优生区,目前发展红枣产业3.2万亩,成为当地百姓增收的“致富树”。2022年,该镇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以“改良品种、试验先行、示范引领、逐步推广”的发展思路,通过示范嫁接一批、转型拓展一批、发展林下经济一批等管护措施,激活枣园发展新业态。

目前,该镇在王新村、界首村试验示范园区嫁接蟠枣、月光等鲜食早熟品种400多亩,嫁接冬枣、柳选一号等晚熟品种1200多亩,亩产600多斤,产值最低达5000元。在适生区东山村、定仙墕村等地嫁接野生酸枣产业500亩,目前亩产100多斤,产值2000多元,三年后进入盛产期。另外,利用丰富的枣林资源,先后在王新村、王坪山等7个村发展林下经济,种植黄芩、远志等中药材2600亩,在后王新村、界首村等8个村发展林下散养鸡3.2万只,中药材可有效减轻土壤、林间的病虫害,林下鸡吃杂草、虫子,产的粪便可给枣园提供有机肥,促进种植与养殖业的绿色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

“下一步,我们将推行‘产业联合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在种源订购、枣园管护、技术培训、品牌包装等方面以统一标准推进产业标准化、现代化、创新化发展,实现林上提质效,林下促增收,不断提高群众的收入。”定仙墕镇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郝世宇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