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德:筑牢“五道防线”守护平安校园
“碰到别的小朋友欺负你怎么办?”
“我觉得欺负别人是不对的,要是被欺负了我会告诉老师!”
这是陕西省绥德县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刘妍在绥德县中小学校预防校园欺凌专题讲座上和学生的对话。
“通过走进学校、社区、家庭,引导家长和孩子正确对待家庭暴力和校园欺凌,真正为未成年人权益保驾护航。”刘妍说。
如何有效防治校园欺凌霸凌,给学生创造一个安全放心的学习环境?绥德县坚持“零容忍”“全覆盖”,找准各领域、各环节整治“突破口”,全面筑牢人防、物防、技防、心防、法防“五道防线”,夯实家、校、警、司四位一体责任体系,织牢织密校园安全防护网络。
“大家手拉起来,让孩子安全过马路!”绥德县名州镇中心小学大门口,名州镇朝阳路社区书记延愉乐在每天接送孩子的时候主动担任护学岗任务,护送孩子安全离校。
2024年,绥德县启动“护学安园”专项行动,整合公安民警、驻校民警、校园保安、学生家长等力量,采取“车巡、步巡、警便、交叉、联合”等方式开展守护,积极指导、组织学校校园保安、教职员工和家长志愿者等参加护学,确保校园周边安全隐患处护学力量覆盖到位。
目前,全县共配备有专、兼职安全主任100余名,设有安保人员200多名,在学生上学高峰时段、人流车流密集路段安排70余名警察开展护学工作,师生“有事找校长”“有事找警察”已基本形成常态。此外,县教育局联合公安局组建应急处突队伍5支,2024年先后组织全县中小学开展反恐防暴、消防安全、疏散逃生等应急演练50余次,参与师生8000余人。
推进“平安校园”智慧安防体系建设,高标准设立校园警务室28个,将校园内监控全部进行升级,在校园周边重点部位增设“雪亮工程”探头134个,特别是在厕所、巷道等无监控点的隐蔽区域布设“智能音频报警系统”,对“救命”等敏感性呼救词汇立即触发报警机制,由校警和属地派出所第一时间出警处置,在保护隐私的同时,最大程度规避风险。
全面开展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对学校紧急报警、视频监控、消防设施、警卫器械等进行“全面体检”,常态化开展未成年人违纪、辍学、被侵害等信息摸排,加强对涉校师生矛盾纠纷、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的调度研判,重点排查学校周边台球室、网吧、电影院、酒店、KTV等重点部位和人员密集场所,严防学生随意进出。2024年,全县共排查校园周边道路交通隐患9处,责令整改校园周边小卖铺、小餐饮店等经营户72家,检查学校430余所次,发布反欺凌通报100余份,整改安全隐患60余处,指导学校开展演练培训50余次。
针对学生被霸凌后“不敢开口”“无处求助”等难言之隐,主动添设“安全树洞”,在全县中小学设立“绥警叔叔”反霸凌专项信箱86个,定期“开箱”登记,并在各学校醒目位置公布反霸凌举报电话,设立“校园欺凌霸凌线索线上举报平台”,累计收集处置校园欺凌霸凌举报信息132条,梳理重点人员469人,对涉及的求助学生及时纳入关注对象,采取电话回访、实地走访等方式提供帮助。
对全县摸排出的“问题学生”进行评级分类,“一人一表”建立成长档案,并定期组织召开“一个孩子”研讨会,制定帮扶措施。在此基础上,全面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共1400名老师参与,以“结对”形式,常态化开展家访和谈心工作,及时疏导解决137名学生的各类隐性问题。
全面开展“反校园欺凌”专项活动,累计开展以“远离毒品、防范电诈、校园霸凌、黑恶犯罪、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为主题内容的宣讲活动160余场次,组织法院、公安等部门联合拍摄《向校园霸凌说不》等微电影,创新编印《绥德审判·少年审判专刊》,线下开展集中宣传活动700场次,发放宣传册70000张。
联合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政法单位,为全县98所中小学、幼儿园配备法治副校长,以“开学第一课”为契机,围绕防霸凌、防骗、防暴力、防事故等内容,以主题班课、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开展各类法治进校园活动60余场,受教育学生超1.5万人次。充分发挥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优势,采取“线上+线下”“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组织3000多名师生参观法制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展室,以及旁听案件庭审、体验模拟法庭,进一步增强学法守法用法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坚持打击青少年违法犯罪与依法保护涉案青少年的合法权益相结合,设立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开辟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绿色通道,长期聘请3名律师,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及时指派援助律师,今年已为53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援助,法定代理人或合适成年人到场率为100%。建立未成年人观护基地2个,并在县、镇两级综治中心均设立阳光赋能室(心理咨询室),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干预。
“下一步,绥德县教育部门将持续加强校园安全建设,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确保校园安全稳定,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师生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绥德县教育体育局局长黑耀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