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部门

绥德县:从一株苗到“硕果满园”

  • 发布日期: 2024-11-29 10:08:57
  • 来源: 学习强国
  • 责任编辑: 李彩合
  • 【 字体:
原标题:从一株苗到“硕果满园”——咱们的合作社系列报道之二

田俊莲(前排右三)与果农展示山地苹果。受访者供图

一颗苹果,从采摘到走向市场,只要三五天;一株苗子,从栽植到结出累累果实,要用五六年;一个产业,从举步维艰到闯出市场,需要的时间则会更长……作为绥德县焉头农副产品购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田俊莲在发展山地苹果产业这条路上已经走了十几年。
在困境中破局
“三十里的名山二十里的水,墕头的苹果就呀么就是一个美……”11月18日,绥德县义合镇墕头村村北的果园不时传出陕北民歌声。
田俊莲拿着一颗红艳艳的苹果咬了一口,对着手机镜头推荐:“这是我们的‘墕头红’山地苹果。咱这儿昼夜温差大,果子含糖量高,脆甜脆甜的……”
61岁的田俊莲是方圆几十里数得上的能人。一次外出学习,她听说有的地方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发展产业,于是自己也想试一把。2008年5月,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田俊莲联合村里几户果农,成立了绥德县焉头农副产品购销专业合作社,主营山地苹果。
墕头村地处陕北山地苹果优生带。在这个只有295户795人的小山村,虽然苹果产业起步早,但果树老化、种植零散、技术落后,苹果产量和效益连年下滑。
合作社一成立,田俊莲就意识到:要想让苹果卖上高价,当务之急是改造果园、提质增效。她争取项目支持,邀请专家为果农进行免费培训,鼓励果农给果树去枝透光。
在一次村民大会上,田俊莲刚把剪枝的想法说出口,就有人站出来质疑:“把正在挂果的枝条剪了,纯粹是胡整!这样一弄,产量还能上去?”现场反对声一片。
田俊莲并没有放弃。思量来思量去,她决定用关系亲近的一户果农家的果树做试验,让大伙儿看看剪枝后的成效。
那年秋天,这户果农的果树挂果率全村最高。当初反对剪枝的村民听到消息后,都主动跟着田俊莲学习新的果树管理技术。
就这样,墕头村开始果园改造。
在摸索中前行
只用了三四个月,村里就完成了果园的初步改造。
枝条一稀,透光好了,产量自然就上去了。加上蓄水窖、专用肥、套袋等一系列果园提质增效项目先后落地,墕头村的果园越来越有样子了。
光盯着产量不行,还得在品质和面积上下功夫。围绕苹果生产,田俊莲带着合作社社员搞起了绿色生态种植,在增施有机肥、推广物理杀虫的同时,自创苦杏仁熬制剂防治病虫害、三轮车拉罐架管子远距离喷施叶面肥等新技术。按照榆林山地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合作社还在村上发展了不少新园子。
在田俊莲的带领下,墕头村的苹果种植面积发展到2000多亩,周边40多个村的农户也跟着合作社种起了山地苹果。
“果园管得好,苹果的品质和产量上来了,还得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田俊莲又琢磨起了品牌的事。2015年,她为合作社的苹果注册了“墕头红”商标。随后,“墕头红”山地苹果获得了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和有机苹果认证。
要想卖得好,销路是关键。“市场大了,苹果才能走出去。”这几年,田俊莲带着“墕头红”山地苹果积极参加全国各类博览会、展销会,加大宣传推销力度,不断提高“墕头红”品牌知名度。
如今,“墕头红”山地苹果已走入上海、济南、武汉等10多个城市,还出口到俄罗斯、尼泊尔、泰国等。
在挑战中新生
在墕头村,田俊莲还有另一个身份——村委会副主任。平时,她不仅要操心150多名社员的果园,还得为全村200多户果农考虑。
其实,合作社成立初期遇到了各种困难,很多社员担心不能盈利。“不怕,有啥问题咱就解决啥问题。前期资金我来垫付,挣钱了咱一起分!”田俊莲的话打消了大伙儿的后顾之忧。
没了顾虑,干啥都能放开手脚。更新果子品种、注重精细管理、改进销售模式……十几年来,墕头村山地苹果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墕头红”品牌越叫越响。
“单打独斗不行,抱团发展才有前景。”为了把产业做大做强,2018年,田俊莲和县上4家合作社、5家家庭农场商议后,成立绥德山地苹果种植联合体。
这样做的效果立竿见影:通过联合体的产业带动和购销服务,义合镇周边5个乡镇48个村及9个联合体成员发展山地苹果近3万亩,农户种植的苹果也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被联合体收购。
目前,合作社已形成了农副产品种植、技术推广、初加工、包装、贮藏、购销服务产业链条。
一棵苹果树,带动墕头村村民发家致富;一片苹果树,让周边几个乡镇抱团发展;一县苹果树,绘制出景美人富的乡村新画卷。
“今年的果子好得很,个个都是精品果。”看着丰收的红苹果,田俊莲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